![]() |
五環教學模式采用任務驅動式,即以問題為任務和途徑、以評價為手段,驅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引導、幫助下完成學習任務,實現高效教學。如圖示:
各個環節的教學要求是:
1.先學先行環節
【學的要求】
(1)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預學案》的要求,在課前完成自學,明確學習目標,預習課文和核心知識(讀、議、梳、思等),并限時、獨立完成自測題和探究實踐活動(練、做、研等);
(2)通過先學自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帶著問題進課堂;
(3)科學用好課外時間,將學習的重心前移,根據自己實際安排。
(4)合理分配各科先學時間,處理好先學與課后作業的關系,當先學任務與課后作業發生矛盾時,優先完成先學任務。
(5)學生在先學環節的表現,納入學業過程評價,記入模塊成績。
【教的要求】
(1)先學任務一定要布置得明確具體,用好《預學案》,要采取辦法落實先學完成的情況并納入學業成績過程評價范圍,提倡批改自測題,特別是數理化。
(2)指導并督促學生合理安排課前先學時間,處理好各學科時間分配以及先學與課后作業的矛盾,必要時由年段或班主任組織任課老師進行協調,還有取得家長配合。
(3)各學科在學期初給學生印發學期教學計劃,引導學生有計劃、有目標地學習。
2. 問題反饋環節
◎課內輔助環節
①出示(或板書)課題。用簡練語言或較短情境引入,引出課題,或板書課題。
②出示學習目標。用多媒體(或板書)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心中有數,激發學習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地圍繞目標進行學習。學習目標不同于教學目標,主要是理解知識、培養能力方面的目標,在廣度和深度上與課程標準保持一致。目標要具體,簡明扼要,讓學生一目了然。
【反饋形式】
(1)問題反饋包括檢測、檢查、匯報、批改和演示等反饋形式。在教學過程中該使用什么反饋形式最好,由年段教研組集體備課時確定。如有批改自測題的就可以不用課堂檢測,但一定要反饋,一定要掌握學情。
(2)檢測反饋形式分為檢測和反饋兩個步驟。
第一步 檢測——就是教師通過書面檢測或板演與書面檢測相結合等形式檢查學生先學情況,充分引發暴露學生先學中發現或存在的問題。
第二步 反饋——就是通過學生互查、互批互改、錯誤率統計等手段了解反饋學生檢測的情況,總結梳理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
(3) 檢查反饋形式就是在課前通過抽查、全面檢查學生完成《預學案》特別是自測題的情況,獲取學生存在問題的有效信息,總結梳理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
(4)匯報反饋形式應該與落實課前先學相結合,設計反饋表事先發給學科長,由學科長在課前收集匯總小組同學先學時發現的問題和先學完成情況,上課時在全班匯報反饋。然后,就是根據學科長的匯報,總結梳理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
(5)批改反饋形式就是課前收集學生的自測題進行批改,獲取學生存在問題的有效信息,總結梳理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
【學的要求】
(1)課堂檢測必須限時、獨立完成,不看書,不討論。
(2)不管使用何種反饋形式,學生都必須要積極主動真實地暴露問題、提出問題,不要掩藏問題。
【教的要求】
(1)課堂檢測題不得課前發放,檢測時教師必須巡視教室,及時了解學生完成情況,糾正學生的違規行為。
(2)課堂檢測只為暴露問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不要耗時間去評講,要帶著問題進入互動研討環節。
(3)反饋過程要注意發揮班級學術委員會、學習小組和學科長的作用,反饋的必須是整個小組的問題,暴露的是多數人的問題。
(4)靈活運用多種反饋形式,如果不能使用課堂檢測題進行反饋的,應該運用其他形式。有時教學內容較多,可以同時使用多種反饋形式。
(5)學生反饋暴露的問題較多或者比較零散時,教師應該即時進行梳理,歸納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供學生討論。
3. 互動研討即后教環節
【實施步驟】包括合作學習、點撥講解和歸納拓展等。
◎合作學習
對于反饋的有價值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即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幫互學,生生互動,“兵教兵”,必要時可以組織班級討論,引導學得好的小組解答其他小組的問題。
[學的要求]
(1)積極主動參與小組討論,不要游離于小組之外;要主動幫助不會的同學,實現先懂帶后懂,在解決問題中共同提高。
(2)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狀況,納入學業過程評價,記入模塊成績。
[教的要求]
(1)討論目標明確,討論題要有針對性、啟發性和思維性,要把檢測錯誤率高的題目轉化成有價值的討論題;
(2)要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不要隨意搶斷學生的發言,要關注學情;
(3)在傾聽的過程中主動介入,轉換角色,通過口頭語言適時點撥、評判或啟發,優化觀點,拓寬學生思路,要引導學生由情境互動向思維互動的提升。
(4)要巡視教室,有效組織討論,糾正違規行為和消極態度。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地提出問題,表達看法,特別是膽子較小的學生。
(5)要充分發揮合作學習小組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討論,促使學生實現互幫互學、“兵教兵”。
(6)合作學習完成后要進行再反饋,歸類總結出合作學習后多數學生依然不能解決的問題。
(7)合作學習可以在問題反饋之后,還可以在課堂探究的過程中。
[管理要求]
(1)年段長和班主任要加強和完善班級學術委員會和學習小組的管理機制建設;
(2)加強小組思想文化建設,增強小組凝聚力;
(3)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開展班級和年段優秀學習小組的評選表彰活動,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
◎點撥講解與歸納拓展
生生互動仍不能解決的問題,要通過點撥講解即師生互動來解決,這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過程。
在解決問題之后,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梳理,找出規律,建構知識樹(結構),做到條理清晰,思維層次分明,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必要時,依據高考要求和學段學情做適當的廣度和深度拓展。
[教的要求]
(1)必須根據學生暴露的問題進行教學。否則,仍然面面俱到,系統講授,那就失去了讓學生先學和反饋的意義,失去了教學的針對性。
(2)在針對問題進行教學時,要繼續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力。凡是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要繼續讓學生解決,凡是學生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則啟發、引導、組織大家一起解決。這是更深層的針對性,即針對學生的能力。
(3)對于無法進行互動的內容,應由教師講授,而且要講好、講透,講授應該是對學生的問題做有重點的、有序的歸類講解,而不是逐題評講。
(4)在課堂時間有限的條件下,課堂講授應該首先考慮多數學生的利益,對于個別或少數學生的問題應該留在課后輔導解決。
(5)該演示的應該演示,該實驗的應該實驗,不能用互動代替實驗。
(6)備課要求:一要吃透課標、考綱和教材,廣泛閱讀,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二要轉換角色,備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備有效組織互動的技巧和方法;三要備在教學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如何有重點的、有序的進行歸類梳理和講解,符合學生認知的規律。四要備好規律性的知識和知識樹及其與學習目標的關系,備好引導學生提升理論、找出規律的方法和策略,備好需要拓展的問題與知識及其方法。
(7)要注意掌握教學難度,特別是高一新生,不宜太難也不宜太淺,要改變“課堂上教師講得越多、越細、越深、越透,學生就學得越快、越好”的錯誤觀念。
[學的要求]
(1)積極參與,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大膽質疑,與教師互動,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教師。
(2)主動進行知識梳理,建構知識體系,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3)學生在互動中的表現,納入學業過程評價,記入模塊成績。
4. 當堂訓練鞏固環節
【學的要求】限時、獨立完成,不討論,不看書。數理化的必做題、選做題,在教師指導下選擇完成。
【教的要求】
(1)控制時間(5-10分鐘以內),不干擾學生,不輔導學生做題,確保學生聚精會神地做作業。要指導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選擇地做作業。
(2)當堂訓練題必須覆蓋本課時所有知識點,對于學生自己學會老師不講的知識點和課堂檢測題沒有覆蓋的知識點,一定要訓練題。
(3)如發現學生訓練中的錯誤,可采用適當方式個別輔導。
(4)如果時間允許,當堂訓練的內容可以當堂講評,如果時間不允許當堂講評,應該交來批改。
(5)簡要評價。課堂結束時,教師應該用三言兩語對課堂做簡要評價,對課堂上表現好的學習小組和學生給予表揚。
5. 拓展提升環節
【教的要求】
(1)課改后的課后作業只能是課改前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不能按照課改前的思維來布置作業,要精選題目,嚴格控制課后作業量和難度。
(2)課前自測題也是作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要抓好落實,不能只重課后作業。
(3)當課后作業與課前先學任務發生矛盾時,一定要允許并引導學生優先完成先學任務(不適合先學后教的內容除外)
(4)課后作業要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學習需要,落實必做和選做得分層要求,允許并指導學生選擇完成。
(5)該布置探究活動與實踐活動作業的應該布置,并想辦法落實。
【學的要求】
(1)明確作業的種類、目的和作用,積極主動獨立完成閱讀作業、書面作業和實踐探究作業。
(2)正確運用網絡幫助學習,學習課堂和教材中學不到的知識,擴展自己的視野,增加知識儲備量,但不要到網絡抄襲形成答案,嚴防沉迷網絡。
(3)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完成不同層次的適量作業。不要盲目貪多,要精益求精,要在思考的狀態下做作業,要階段性地對作業進行梳理反思,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做作業的機器。
(4)當課后作業與課前先學任務發生矛盾時,一定要優先完成先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