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永不過時
高二10班 吳晗冬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來自高二(10)班的吳晗冬。
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勤儉節約永不過時》。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儉而敗于奢靡?!边@是大詩人陸游的金玉良言。正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是一切美德之源。
據中國農業部調查,當前中國糧食產量約占世界的1/4,我國糧食生產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水平。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70公斤,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全國發電量75034.3億千瓦時;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
生活在21世紀中國的我們,國家富強、生活幸福,我們不需要愁吃穿。但是!從我國發電結構看,可持續發電僅占27%,剩余的全是通過燃燒煤炭來進行火力發電!我國淡水資源僅占全球的百分之6,而我國14億的人口占全球的百分之十八,所以從這一對比中,我們不能得出:我國的生活資源在某些層面還是十分匱乏的。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之維艱。”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然而許多人開始拋棄勤儉節約的美德。社會上,有些人為了顯示自己的氣派,在菜肴里點綴金箔,以增加其含金量,另人咋舌。校園里,我們的同學們隨意倒掉的飯菜,堆積如山。
物質日漸豐盈、生活水平提高,但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家寶,什么時候都不能丟掉!
特別是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樹牢節約意識、養成節約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一個民族基本的現代文明素養,但只有把節約變成具體行動,才能標注社會文明的新刻度;只有讓節約成為一種社會風尚,才能續寫民族美德的新篇章。
當然,我們不能滿足于做節約的向往者,更要成為節約的行動者!
我們是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如果人人都躬行節儉,不棄微末、日積月累,實現從“要我節約”到“我要節約”的轉變,讓節儉節約成為一種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習慣和修養,那將積累多么巨大的財富,形成多么強大的力量!
同學們!今天我們站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仰望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不知道大家是否曾思考過,這安穩幸福的生活由何而來?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秉承艱苦奮斗的精神,用智慧和血肉才換來我們今天的歲月靜好。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火紛飛的歲月,沒有經歷過饑寒交迫的苦楚,因而不知道珍惜和節約的可貴,把生活中的“浪費行為”當作無所謂。
我們學習勤儉節約,是在學習一種道德品質,學習一種人格力量,也是在為失敗做保險,因為任何一個人,一旦奢侈浪費,必然敗家或自取滅亡。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應該做到勤儉節約——節約每一顆米,節約每一度電,節約每一滴水。用冷靜的眼光,著眼于我們的一生,深刻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