爝火雖微,卒能燎原
高二13班 阮之恬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高二13班的阮之恬。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爝火雖微,卒能燎原”。成功源于堅持,后漢書曾云“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能燎原”。但有人說“螢燭之光,難成大器”。我卻認為“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強大,而是由于晝夜不舍的滴墜。而這背后的力量源自于堅持。二八年華,四時變化,滴水穿石是劉禹錫筆下“千淘萬漉”的辛苦,也是鄭板橋筆下“咬定青山”的堅韌,更是陸游筆下“少壯工夫老始成”的耐心和決心。他從安徽廣德太極洞中緩緩走來,在當代感動中國毛相林的故事中潛滋暗長,構成了一個民族的性格,為中華上下幾千年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滴水穿石這一精神直至如今都熠熠生輝,習近平同志在寧德時曾寫過寫了《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由衷贊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說“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觀,我是在插隊落戶時便耳聞目睹,嘆為觀止的。直至現在,其鍥而不舍的情景仍每每浮現在眼前,我從中領略到了不少生命與運動的哲理。”
以“滴水穿石”精神喻之于人、之于事,是以敢字當頭,義無反顧的毅力。面臨各種錯綜復雜的局面,是迎難而上,還是畏難而逃,這就看有沒有一股唯物主義者的勇氣了。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就什么也別想做,什么也做不成。但僅有勇氣還是不夠。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標一致,矢志不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滴下去——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在向國防現代化進軍的征途上,許多科研人員,工人,士兵,犧牲了年輕的生命,美好的青春鑄就了大漠豐碑,成千上萬的風險者們,隱姓埋名,默默無聞地在艱苦環境中完成了無數次試驗活動,他們是普通的無名英雄,以滴水穿石的精神,鋪平了新中國建設的漫漫長路。
我們現如今正處于最美好的青春時代。正所謂青春就是江流逆轉之精神,堅定不移之決心。路還很長,千萬別說你起跑太晚。只有百米短跑才在乎起跑線,而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在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遇見許多困難。然心若有所向往,何懼道阻且長?只要我們一直努力前行,再平凡的生命也能畫出一條星光閃耀的軌跡,也許你只是一滴無足輕重的水珠,然而只要堅韌不拔,終會滴穿磐石。我相信,追光的人,終會萬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