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2日下午,福安一中迎來了1983屆知名校友、中國青年報高級記者陳強。作為福安一中扆山講壇暨福安一中120周年校慶學術論壇第三講主講嘉賓,陳強為高一年段同學們帶來了題為“理科生也能當好記者”的講座,分享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周游世界的經歷,引導同學們進行了關于“職業與人生”、“選擇與機遇”、“熱愛與堅守”等命題的思考與討論。
陳強,1983年從福安一中畢業考入上??萍即髮W無線電系微波專業,1987年起先后在福建日報和中國青年報從事新聞一線采編工作,曾在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任訪問學者,著有暢銷書《大小眼看美國》。多次獲省部級新聞獎,榮膺“中國青年報首席記者”稱號。
一、同學,你有“記者夢”嗎?
講座伊始,陳強以“同學,你有‘記者夢’嗎?”為話題與現場同學們展開互動。在聽取了3位同學對記者職業的憧憬后,陳強總結說,記者不僅是個長見識的職業,可以出入各種新聞現場,采訪到名人和新聞人物,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還是一份極具社會責任感的職業。他以自己13年前在貴州習水縣一次成功的暗訪調查報道為例,讓同學們知曉記者可以用筆和鏡頭反映社會問題,還原事實真相,推動社會進步。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贝笃聊簧?,陳強將他從事新聞行業35年來深入新聞現場的經典瞬間,涉足世界七大洲58個國家及地球三極(南極、北極、青藏高原)的生動畫面一一呈現在大家面前,令臺下的同學們驚嘆不己。
二、“全天候、全方位、全投入”后的收獲
他分享自己的人生閱歷,與同學們講職業生涯規劃,講做人的道理,講當眼前利益與個人生涯規劃產生矛盾時如何抉擇?
陳強告訴同學們,他之所以跨行當記者,一是因為自己從小就有每天讀報的習慣,對記者職業有濃厚的興趣,二是在大學期間當校報記者的實踐經歷給了他跨界的信心和進省報工作的機會。他認為,理工科學生擅長邏輯思維,寫文章條理清晰,能夠用簡潔的文字把事情表達清楚。所以轉行當記者要揚長避短,同時要多找身邊的素材練筆,從模仿開始,積累多了自然就漸入佳境。
在他看來,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才能當好記者。把對職業的熱愛落實在行動中,落實在工作的每一天,才能實現獨特的職業價值。
三、“人生如同電視天線,得找到信號最強的那個指向?!?br/>
陳強回憶起當年調任中青報時說過的一句話:“只有天線擺在信號最強的方向,電視畫面才會最清晰。個人的發展亦如此?!睆男笥浾叩绞笥浾咴俚街醒氪髨笥浾?,這一路走來,陳強的成功來源于他的毅力、勇氣和智慧。他還告訴同學們,所謂三十而立,并非要有多大成就,而是在30歲時要明白自己適合做什么。近年來他經常受邀到高校講學,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一些非科班的大學生在聽了他的講座后,從學生記者做起,畢業后走上了職業記者之路,并且在業界內嶄露頭角。
最后,陳強寄語同學們,想當記者就從現在開始,多看多學、多寫多練、善于改進、鍥而不舍,在追求新聞的道路上永遠保持激情、良知與勇氣。
四、余音繞梁,手寫心得
原定一個半小時的講座,因現場活躍的氣氛和同學們激情高昂的情緒延長到了兩個多小時。
校友陳強向提問學生贈書
學生們踴躍舉手發言
“在網絡時代,紙媒如何留住讀者?”“用什么樣的心態對待職業生涯中的鮮花與贊譽?”“在記者暗訪時,如何保障個人安全以及堅守法律邊界?”“您當了35年的記者,是否有過職業困惑?”“世界很大,但人的精力有限,在探索世界時是向深度進行還是向廣度拓展?”“我的夢想是環球旅行,人生應該用何種心態去生活,去看待人生?”“如何理解幸福指數與欲望的關系?”“當在采訪時,如何保持冷靜,并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向陳強提問,問題涉及時事、哲學、人生思考、記者職業技巧等各個方面。陳強一一向同學們進行解答。
講座雖已結束,同學們仍圍著陳強繼續請教問題
講座結束后,同學們心潮久久難以平復,用文字記錄下了自己的心得感悟。
高一(9)班 倪垚鑫:陳強老師讓我更為深刻地理解了記者這一份職業。讓我懂得了,廣大記者奔赴新聞現場,捕捉證據,以筆作刀槍,讓滋生陰暗的罪惡在陽光下冰雪消融,盡己之力捍衛公平正義。陳記者以推動社會發展為己任,用行動踐行宗旨,令人為之動容?!凹で?、良知與勇氣”,這位閱歷豐富的記者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積累,更是人生境界的升華!我榮幸能夠到場聽講,感受陳老師嚴肅的記者身份背后幽默風趣的一面,敬佩之情難以言表。
高一(9)班 雷宇星:記者是事件的記錄者,是正義的守護者,是溫暖的傳播者。他們用正確的價值觀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帶領我們全面客觀地認識和了解世界?!鞍l自內心的熱愛才能當好記者?!标悘娎蠋熢谘葜v后積極解答同學們的困惑。成為一名真正的記者,就要敢于走出舒適圈,在人生的關鍵節點上敢于做出選擇。堅持初心,方得始終。
供稿|福安一中《靈谷文苑》編輯部
文字|阮寧寧、陳 焰
攝影|黃俊攝影工作室
初審|陳曼山
復審|繆向光、陳 雄
終審|陳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