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高中學科教學中落實五育融合的思考與探索
福建省福安一中 陳瓊瑩
本文發表于CN刊物《今日教育》2020年第4期
【摘要】在學科教學中落實五育并舉融合育人勢在必行,這是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必然要求,是新時代高考內容改革的客觀要求,是推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糾正片面應試教育推進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促進五育融合,必須融入到思想認識、課堂教學改革、學科教學教研、校本課程設置、專題研討活動、作業考試等多個方面。
【關鍵詞】課堂課程、五育融合、立德樹人
在全國人民都關注高考綜合改革,關注選課走班和綜合素質評價的同時,另一個與考生利益息息相關的新時代高考內容改革也在穩步推進。從一定意義上講,高考內容改革對學生高考成績影響更直接。2019年全國卷高考試題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德智體美勞“五育”巧妙融入各學科高考試題之中,力爭達到五育并舉融合育人和考試育人的目的,這是一個全新的變化,如果不研究這一變化,并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積極應對,必然跟不上新時代教育發展和高考內容改革的步伐。本文就在教學教研中促進五育并舉融合育人,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新中國成立以來五育并舉方針的發展與困惑
1.五育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所謂“五育”就是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五育融合”是指五育并舉融合育人,著力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科學文化素養、人文和審美素養、健康和勞動素養的全面提升。人的素養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的,德智體美勞五育各有自己相對明確和獨立的任務,指向人的發展的不同領域,但五育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缺一不可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應該是一個五育融合的統一體,并體現在教育的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之中,離開了這個整體,各部分相互孤立地對學生發生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2.五育并舉方針的發展過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教育方針經歷了一個發展完善的過程。1957年,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95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指出:“黨的教育工作方針,是教育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薄?/span>共產主義社會的全面發展的新人,就是既有政治覺悟又有文化的、既能從事腦力勞動又能從事體力勞動的人?!?981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將教育方針表述為“堅持德智體全面進展、又紅又專、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198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教育事業的全然任務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勞動者和各類專門人才。各級各類學校要努力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得到進展,并適當加強勞動教育?!秉h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為培養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3.五育并舉方針貫徹落實中的困惑
由于教育管理體制弊端和客觀上存在的教育功利主義價值觀的影響,近20年來,在具體的學校管理中,人們往往把“五育”割裂開來,條塊分割現象嚴重,學校內部智育歸教務處管理,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其他“四育”則歸政教處或德育處管理,主要通過會議和課外活動來實現。同時,在功利主義價值觀和考試指揮棒影響下,把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對立起來,學校普遍智育至上,輕視其他“四育”,甚至形成了考什么學校就教什么,怎么考教師就怎么教的局面,考試成績基本成為衡量優秀學生的唯一標準,出現了“唯分數”“唯升學”的傾向,即使有課程保障的體育、美育課時也常常被考試科目占用,勞動教育再加上安全等因素基本被學校和家長拋棄,這不僅僅給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和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也給廣大教師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三、新時代貫徹落實五育并舉方針上升到新高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直面教情,高瞻遠矚,與時俱進,對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新的重大戰略決策。2018年9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全國教育大會、全國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等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習總書記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不利于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教育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要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
習總書記關于教育方針的系列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黨的教育方針的內涵,為我國新時代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高考改革和基礎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學校工作特別是教學工作中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要求,這是新時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必然。
四、新時代推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中貫徹五育并舉方針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統籌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意見》,提出了要深化育人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堅決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切實提高育人水平,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來職業發展打好基礎,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構建全面培養體系,到2022年,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進一步完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進一步健全。
五、新時代高考改革全面貫徹五育并舉方針直面教育困惑
為了全面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教育方針,教育部加大了高考內容改革的力度,重新定位新時代高考,直面長期存在的割裂“五育”的困惑,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引導教學成為高考的核心功能,賦予新時代高考考試育人的光榮使命,使之成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正向指揮棒和改革龍頭,引導全國中小學的教育教學,以考促教,以考促學,通過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融為一體。教育部考試中心姜鋼主任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高考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目標,充分發揮高考在素質教育中的正向指揮棒作用,著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素養的全面提升,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高考體系全流程中。
2019年全國卷各科高考試題,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考查五育并舉,把“五育”巧妙融入各學科試題之中,完全體現了五育并舉融合育人的要求,使“五育”真正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也必將引領廣大中小學教學把五育并舉融合育人貫徹到學校最主要的載體各學科課程之中,落實到學校最重要的活動課堂教學之中。
二、在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促進五育融合勢在必行
1.新時代高考內容改革促使教師考生和家長轉變觀念
由于近20年來,除了思想政治學科以外,高考基本上只突出選拔功能,忽略育人功能,只考查智育,忽視對德體美勞的全面考查,使得許多老師認為,國家大事、大政方針與高考無關,與本學科教學無關。于是,教師自己是“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不聞不問時政熱點,從不關心國家大政方針,專心進行本學科的純知識和解題能力的教學,忽視學生的體育鍛煉和藝術人文素養。由此,學生也認為時政熱點與自己無關,德體美勞與高考無關,逐步養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的封閉式學習、埋頭刷題的習慣,只學考試科目,輕視甚至放棄非考試科目。而家長也形成了自己的認識,認為孩子成績高低與國家大政方針無關,與德體美勞無關,進而在家里不允許孩子看電視、看報紙,只允許孩子背書解題,剝奪孩子關注時政熱點和其他學習與實踐的機會。所以,2019年高考內容改革一推出,讓教師、家長、學生都反映比較強烈。這也在告訴我們,當前師生及家長的思想認識、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家庭教育方式等與新時代高考內容改革都存在相當的差距,如果不及時轉變觀念,并采取行動,必然跟上新時代教育發展和高考改革的步伐。
2.在教學中促進五育并舉融合育人的措施
為了更好地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切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們必須把五育并舉融入日常的教育實踐特別是長期被割裂開來的學科教學過程之中,落實到學科課程之中,在實踐中實現五育的辯證統一,做到五育并舉融合育人。當下,必須把五育融合落實到下列幾個方面。
(1)融入師生及家長的思想認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學校應該召開全校教師、學生和家長會議,解決思想認識問題。通過講座等途徑告訴老師們,在教學和教研中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促進五育融合是教師的神圣職責,也是新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我們應當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摒棄舊觀念,把這項工作做好。也要讓學生知道,埋頭解題、死記硬背、只考智育、不關注時政熱點的考試時代已經過去,新時代的高考已經對我們考生提出新的要求,必須轉變業已形成的“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習習慣,走出認識誤區,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關注閱讀時政熱點的習慣,做好視聽課筆記,不斷開拓視野,提高時政素養。我們只有與時俱進,方能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得好成績。還要告訴家長,不讓孩子看新聞、只讓孩子背書解題,只能害了孩子。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言傳身教,并指導孩子養成平時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在家庭環境中為孩子關注時政熱點提供良好條件。
(2)融入課堂教學方式改革實踐
福安一中十多年來,堅持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其實施機制概括起來就是“一核兩點五配套”,融入了五育融合發展的系統思維,如下表:
項目 | 內容 |
一個核心 | 五環教學模式及其創新運用 |
兩著力點 | 學生深度學習;教師相機講授 |
五個配套保障工程 | 自主學習習慣培養;合作學習小組建設;課改思想文化建設(以上三點融入五育);導學案編選;教學管理機制重建; |
雙優目標 | 優良成績+優秀素養(包括德智體美勞,融入五育) |
理論依據 | 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理論、最近發展區理論、孔子啟發式教育思想、建構主義、人本主義理論、認知心理學、學習金字塔等 |
(3)融入學科教學教研
學校領導要就教學教研中如何落實立德樹人促進五育融合,提出可行的要求和建議,要求各個學科教研組長要把這個任務落實在學期教學計劃和工作計劃中。在學科教研和集體備課活動中,研究把立德樹人和五育并舉融入學科教學和作業考試的有效教學方式、作業試題編制技術等。要敦促各學科教師從現在開始經常關注時政熱點,提高對國家大政方針的敏銳性,并把立德樹人和五育并舉的內容,有序地落實到平時的備課與課堂教學之中,把時政熱點與相關內容學科知識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用學科知識解讀思考相關時政熱點,逐步養成習慣。同時,推動學生每日要通過報刊雜志、網絡電視等多種途徑,關注時政熱點,思考時政熱點,養成平時關注時政熱點、關心國家大事的好習慣和責任感。
各學科教研組要安排時間和人員,參照新課標對現行使用的教材中能夠體現或滲透立德樹人和“五育”的教學內容和資源進行梳理,指導教師備課與教學。各備課組要把這個任務納入集體備課的重要內容。
同時,還要把握好各學科落實立德樹人促進五育融合的教學切入點
五育融合 | 具體內容 | |
德育 | 堅定理想信念 | 共產主義理想、中國夢、四個自信、民族復興 |
厚植愛國情懷 | 立志聽黨話、跟黨走,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優秀傳統 | |
加強品德修養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實修德,大愛大德大情懷 | |
增強奮斗精神 | 高遠志向,敢于擔當、不懈奮斗、剛健有為、自強不息。 | |
智 育 | 增長知識見識 | 求知問學,增長見識,豐富學識,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
增強綜合素質 | 培養綜合能力,培養創新思維 | |
美育 |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審美和人文素養 | |
體育 | 健康第一觀念,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 |
勞動教育 | 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積極勞動、掌握技能 |
(4)融入校本課程建設
課程是落實教育方針的主要載體,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校本課程中融入五育并舉,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探索,先后開設了一下校本課程。
①時政教育校本課程——視聽課(每日固定播出20分鐘精選的央視新聞),利用多媒體設備開設以時政熱點視頻為主要內容的時政熱點教育專題課程,內容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該課程2000年秋季起全校三個年級同步開設,實施學生自主管理,要求學生做好筆記,并利用星期一早讀課進行筆記與感悟交流討論,由班主任組織進行。2018年起視聽課向深度和綜合性拓展,在高三各班還開設了跨學科的綜合性校本課程——熱點探究課,由思政課教師牽頭,聯手其他相關學科教師共同完成,引導全體學生不僅僅了解時政熱點,還要學會用各學科知識去理解思考熱點,增強學生對國家大政方針的認同感,拓展學生視野,增加積累。
②感恩勵志校本課程——每周一歌,這一課程有別于音樂課程,主要是大聲唱響愛國、感恩、勵志歌曲,激發愛國情感,宣泄不良情緒,調節學生身心。該課程1994年秋季起在高三開設,成為“跑步高歌上大學”高三文化管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此唱歌、跑操成為高三特色。1997年起,覆蓋全校,成為亮點,持續至今。與此配套,學校把主題歌曲(愛國、感恩、勵志)設置為上課鈴聲,每周一換,創設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發揮潛移默化作用。讓美育、體育、德育促進智育,協調發展。
③勞動實踐校本課程——自主管理,開展體驗式服務型勞動教育。該課程2001年秋季起在全校開設,主要內容有:①校園自主管理(環境衛生、課間操、視聽課,文明班級宿舍評比管理等),每日一班級;②體育節自主管理(擔任體育節裁判和執勤人員),延續至今。
(5)融入專題研討活動
可舉辦研討課公開課,專題探討在學科的課堂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教學方法和技能,課后開展專題研討活動,總結開課經驗,提出改進辦法,讓各學科教師了解認識在各自的學科教學中落實五育并舉融合育人的方法和技能。如福安一中于10月14-18日舉辦了一場落實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教學研究課公開周,主要內容如下
時間 | 學科 | 課題 | 落實立德樹人五育融合點 |
10月14日 | 數學 | 《橢圓的標準方程》 | 審美素養、勞動實踐、奮斗精神 |
歷史 | 《強身與強國—近代救亡運動的體育思想與實踐》 | 愛國情懷、健康觀念 | |
10月15日 | 化學 | 《化學反應條件的優化—工業合成氨》 | 奮斗精神、社會責任 |
政治 | 《企業的經營》 | 黨的領導、愛國情懷 | |
10月16日 | 語文 | 《高考詩歌鑒賞復習之藝術手法辨析》 | 審美素養、傳統文化、愛國情懷 |
物理 | 《彈力與形變量關系》 | 健康觀念、傳統文化、審美素養 | |
10月17日 | 英語 | 《Unit4Reading》 | 奮斗精神(意志品質) |
生物 |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 健康觀念 | |
10月18日 | 地理 | 《荒漠化治理》 | 生態文明、奮斗精神 |
通技 | 《發現與明確問題》 | 勞動教育、科學精神 | |
信息 |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 社會責任、奮斗精神 | |
藝術 | 《雕塑語言與觀念表達》 | 傳統文化、審美素養 |
對于多數學科來說,這次活動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五育并舉融合育人的第一次嘗試,教師和學生重新認識了課堂教學。
各學科教研組必須要在日常的教研活動中繼續開設落實五育并舉的教學研究課,不斷探索把“五育”融入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技能,強化教師的立德樹人意識。
(6)融入作業考試
國務院辦公廳頒發的《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精心設計基礎性作業,適當增加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作業。這四類作業的要求與高考命題的“四翼”即基礎性、創新性、應用性、綜合性考核要求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在教學中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就應該把立德樹人五育并舉融合育人的要求落實到不同類型的作業之中,如福安一中2019年高一的國慶假期作業(摘錄)
感恩教育實踐作業:10月7日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敬老尊老節日,請你在國慶假期內,為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或者養老機構中的老人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以表達感恩之心,并拍照上交班主任。 | |||
科 | 基礎性作業 | 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作業 | 閱讀作業 |
語文 | 1.《課后達標檢測》P107-P114 (120分鐘) 2. 復習第四單元,歸納整理本單元的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識。
|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49年……1984年……2019年…… 身為青年學生的你,在觀看了新中國七十周年國慶閱兵及慶典活動后有何感受?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完成寫作任務: ①以“我看七十周年國慶閱兵”為副標題,給香港的同齡朋友寫一封信。 ②面向本校同學,寫篇國旗下講話的演講稿,談談閱兵儀式的觀感。 | 閱讀《<紅樓夢>選讀》第四章,并完成讀書筆記一篇。 |
數學 | 1.提綱三張(每張100分鐘)。 2.預習指數及指數函數…… | 1.觀看國慶閱兵及慶典活動,記錄與數學有關的片段,試著用數學語言來描述。…… | 閱讀《九章算術》中的部分 |
英語 | 1.復習九年級及高中英語必修一、二詞匯; 2.每日聽說訓練作業:10.1-5微技能-語言基礎-前元音、中元音、后元音。10.6-7英語電影配音-超能陸戰隊。 | 作文:假如你是高一學生李華,在觀看完國慶閱兵和相關節目后,心情澎湃。想用英文給你的英國朋友Jack寫一封信,跟他分享你的心情。要點如下: ①新中國的成就(最少3項); ②你的心情; ③你的期待。 | 閱讀《環球閱讀》1,2,3,8版,做好閱讀筆記。 |
物理 | 1.提綱一張(60分鐘) 2.預習導學案第三章第三節(30分鐘)
| 1.制作一個滴水計時器,并使用它測出自己行走的速度大?。?/span>30分鐘) 2.制作一張國慶離校返家的行程圖,在圖中記錄空間位置與時刻(20分鐘) 3.觀看國慶閱兵及慶典,記錄與物理相關的情景,結合所學物理知識設計3道試題。 | 1.北斗衛星(5分鐘) 2.神舟飛船(10分鐘) |
化學 | 1.提綱1張(60分鐘)。 2.預習第二章第一節(30分鐘)固學案P1-6(90分)。 | 1.探究一個家庭凈水器的原理。 2.觀看國慶閱兵及慶典活動,記錄與化學有關的片段。 | 閱讀《化學發展史》的部分篇目 |
生物 | 1.提綱一張(40分鐘)。 2.預習第二章第4節(30分鐘) | 觀看國慶閱兵及慶典活動,記錄與生物有關的片段。 | 每天讀生物課本10分鐘 |
政治 | 1.與家人聊聊改革開放40年來自家消費的變遷,運用《經濟生活》第三、第四課…… | 1.利用假期逛超市,觀察商品種類及價格,寫一份開超市的計劃報告。 2.觀看國慶慶典活動,聆聽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了解新中國70年經濟、政治、文化等巨大成就。 | |
歷史 | 1.提綱一張(35分鐘) 2.預習課本專題二第1課時,完成預學案內容。
| 1.以“家鄉70年巨變”為主題,自選一個或多個角度(如建筑、交通、教育、醫療、衛生、環境等),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寫一份報告。 2.觀看國慶閱兵及慶典活動,并列出與所學歷史相關知識點。 | 閱讀《淺析西周宗法制》和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地理 | 1.提綱一張(45分鐘) 2.預習導學案第二章第一節(30分鐘) | 1.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地轉偏向力的存在 2.測量自己所在地一天日影長短變化(取上午、正午、下午三個時段)、說明太陽和人類關系;3.觀看國慶閱兵及慶典活動,記錄與地理有關的情景,上課時相互交流。 | 了解和閱讀嫦娥一號研發歷史(20分鐘) |
這份作業清單,覆蓋了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落實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五育融合育人的要求,體現了新時代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要求。同時,參照2019年高考試題新導向,在今后的月考等命題考試之中,也要進一步落實五育融合的要求。
由于長期形成的習慣,使得許多老師缺乏把立德樹人和五育并舉落實到課堂教學中的意識和技能,對現有教材中的相關資源也缺少挖掘。學生從小就養成了不愛閱讀、不關注時政熱點的習慣,也缺乏觀察時政熱點的敏銳性,很多家長還停留在以往的對高考的認識之中。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特別是改變教師學生的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2018.9.10)
2.習近平在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2019.3.18)
3.姜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進一步深化高考內容改革》《中國教育報》(2018.12.25)
4.姜鋼《發揮高考內容改革導向作用 助理推進教育評價改革》《中國考試》2019年第6期
5.于涵《新時代的高考定位與內容改革實施路徑》《中國考試》2019年第1期